为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筑牢教学主阵地,提升育人实效,9月25日下午,党委书记程传红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全程参与并指导了一场内容充实、研讨深入的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旨在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精琢教学方案,淬炼课堂魅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思想根基。
首章启智:深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之树”
备课会首项议程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概论》第一章“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展开。主讲韩丽娟教师并未停留于概念阐述,而是深入剖析了本章作为课程总纲的定位,系统展示了如何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宏阔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从传统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性飞跃。备课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点领域和基本特征层层递进,逐一展开,选取了涉及科技安全、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最新案例,以及如何设计课堂互动,激发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变,将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家安全不是各个领域安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讲透政治安全的根本性,也要阐明经济安全的基础性,还要解析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安全的内在关联,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个体如何在网络空间、海外求学等具体情境中履行责任。让宏大的国家安全观可感、可知、可践行,真正在青年心中培育出维护国家安全的参天大树。

理论溯源: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之源”
随后,会议进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深度备课。此章理论积淀深厚,历史逻辑严密。主讲陶鑫老师不仅梳理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更重点讲解了“一化三改”,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备课具体到如何通过对比当时国际环境、分析国内经济结构数据、引用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还原历史现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实践来源和其真理力量。陶鑫老师就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史论结合的方法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本章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穿越历史烟云,把握理论创新的脉络,“改造”二字背后,是深刻的社会革命和理论创造。通过翔实的史料、严谨的逻辑和充满历史情怀的讲述,让理论“活”起来,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所以必然”,从而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

殷切期望:汇聚立德树人的“磅礴之力”
程书记对本次备课会展现出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浓厚教研氛围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磨刀石”,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的“加油站”。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程书记寄语全体教师,要持续深化对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堂。
